中国东黄海为半封闭海域,不会受核污水直接影响
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对中国来说近期影响可能较小。因核污水排放地在日本东海岸,面向北太平洋一侧,而中国东海、黄海在日本的南部。从海流角度看,福岛附近受核辐射的污染水体主要向西北太平洋一侧扩散,流向与我国东黄海相反的方向。其次,在太平洋一侧的日本附近海域,由于黑潮(黑潮是世界大洋中最强的暖流之一,它源于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赤道附近自东向西流,在菲律宾东海岸受阻后,向北转向,然后沿菲律宾北部沿岸北上,经台湾东海岸进入东海,并沿东海大陆架边缘流向东北,经日本列岛向东北流去,即往西北太平洋公海方向流去。)和亲潮形成了很多水团、涡流等,因此其水体不太可能到达我国的东黄海,东黄海内的渔业资源不会受到核辐射污染水体的影响。[详细]
日本无鱼类洄游入东黄海,不会将污染带入中国海域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研究专家指出,福岛附近受核辐射污染水体内的鱼类洄游到中国东黄海的状况不会出现。中国东黄海在日本的南部,与日本福岛海域中间相隔日本列岛,相距甚远。东黄海属于半封闭式水域,其外侧被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及台湾岛等所包围。东黄海内渔业种类基本上都局限于东黄海海域内,具有洄游性特征的鱼类洄游路线大多分布于东黄海之内,部分种类的洄游路线也只是延伸到对马海峡。据历史资料和近些年的研究结果,未发现任何东黄海内的渔业资源种类会洄游到日本东部海域即西太平洋一侧,日本在西北太平洋一侧的东部海域也没有任何渔业资源种类会洄游到东黄海水域。[详细]
中日海上贸易或带来间接污染:压水舱可转移核污染海生物
尽管日本福岛核电站排放的大量核污水不会对中国海洋生物带来直接威胁,但也有研究专家认为中日两国的海上贸易,会带来间接污染。由于两国的贸易的畅通,日本轮船进出口岸时要排放压水舱内的海水,一些变异物种可能经压水舱被带到中国来。通过海上贸易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其实并不少见,比如中国的中华龙螯蟹(即螃蟹,在长江流域生长的又叫长江蟹)就是经来往贸易轮船的压水舱被带到了美国、欧洲等地,在当地繁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营固着生活的生物可附着在船只上被带入中国领域,例如藤壶等。但这种危险发生概率目前无法确定,因为首先要明确日本海域的海生物的确遭受到了福岛核污水的污染。[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