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欧因照顾病重父亲而染同样症状
安娜•欧癔症,是弗洛伊德心理研究中较为注明的一个案例。安娜出身贵族家庭,过着上流社会妇女的优雅生活,在她的成长期也没有神经症迹象,她被研究者认为是一位“洋溢着充沛智力”的女子。但是,在她21岁那年,得了一种奇怪病症。这年7月,她深爱着的父亲患了“胸膜周围脓肿”。安娜竭尽全力照顾她无比爱着的父亲,但不到一个月,她自己也出现了诸多症状,如虚弱、贫血、厌食、睡眠紊乱、内斜视等;随后安娜的症状迅速加重,发展为肢体的痉挛和麻木,并伴有交替出现的兴奋、抑制和失神状态。到了12月,安娜就开始卧床不起,直到次年4月1日才第一次起床。4月5日,她父亲去世,“她爆发出异乎寻常的兴奋,在这之后,持续两天的深度昏迷”。[详细]
癔症多来自自我暗示和压抑情绪
在对安娜的心理治疗中,研究者发现当安娜说出她的某些“幻觉”之后,其症状就会消失。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娜曾看到过一只狗从杯子里喝水引发了她的厌恶,因此她在发病时有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在干咳得无法忍受时都无法喝水。她在催眠中恢复了对这个往事的回忆,尽量地发泄了她的愤怒情绪,才解除了她不能喝水的怪病。随着治疗的推进,安娜的很多症状消失了,但这并不完全是由于催眠的作用,因为负责治疗的医生布洛伊尔在一开始就强调说,安娜“完全不受暗示的影响,她从不受哪怕一丁点儿的断言的影响,而只是受争论的影响。”(《癔症研究》,第1卷第35页)对于安娜来说,症状的缓解不如说是自我暗示和宣泄的作用。[详细]
佛洛依德:癔症是将原欲转化成身体症状
弗洛伊德认为人如果不能解决内在的冲突,就会把他的原欲冲动转化成症状来寻求解脱。而“艾滋病癔病”病人大多数都是有过高危性行为,这一点很直接地与癔症的发病原因结合在一起,又因极大的恐惧感,带来生理上的表现。一位代表全国数千名“位置传染病感染者”到卫生部信访的患者林军曾说:“我是先有身体的症状,才开始求医问药的,说我是精神因素导致的症状我不认可,不是先害怕才得此病的”,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人群,多数有过高危性行为,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发生之后,其心理本能会产生反射,而在出现一些症状之后,身体又会继续加强这种反应,这种来自不安全的性因素势必会诱导患者身体首先出现症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