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自从在波兹南气候谈判会议上中国抛出独家炮制的“人均累积碳排放”概念,这一提法一度成为中方与发达国家责任撕扯不清的挡箭牌。有环保组织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认为提出这一概念很是高明,它可以在谈判桌上为中国带来更多回旋余地。但气候谈判需要的是积极诚恳的态度,而非这种文字游戏。【德班特刊第一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不是挡箭牌】
  计算“人均累积碳排放”看似公平实则不公

自2008年12月2日波兹南气候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独家发明创造“人均累积碳排放”这一概念以来,在三届气候大会(波兹南、哥本哈根、坎昆)都无法在谈判桌上得到的认可。其根本原因是这一概念只为中国的谈判利益而设,根本站不住脚。


德班
中国提出所谓的“人均累积碳排放”其实就是将历史上一段时期内各个国家累积的碳排放量求和,再除以该国当前人口数。
绿党
绿党作为一支以绿色诉求为主要目的的政治力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不断通过游行等方式影响美国政府的环保决策。
马尔代夫
在计算人均累积碳排放时,近年人口变化的因素被过度放大。使用这一概念这在国际谈判中需要计算历史责任时并不公平。

“人均累积碳排放”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概念

 

中国提出所谓的“人均累积碳排放”其实就是将历史上一段时期内各个国家累积的碳排放量求和(中国使用的是1900年-2010年),再除以该国当前人口数。事实上通过这一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在责任主体方面并不一致,从科学的角度看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概念。如果必须计算所谓的“人均累积碳排放”,正确的方法是用各个国家累积的碳排放量求和除以这段时期内各个国家曾经出现的人口数字总和,但这是个根本无法统计的数字。

 

截至2005年,中国历史累积碳排放为930亿吨,美国为3200亿吨,从累积碳排放量来看,美国是中国的3.5倍。如果按中国的“人均累积碳排放”计算,中国在人口上占绝对优势,几乎是美国的4倍,于是按照公式计算出人均累积碳排放量就只有美国的1/14,这一数字是人均碳排放量的近1/4,责任被缩小了3倍多。

 

其次,数据上看,在计算人均累积碳排放时,近年人口变化的因素被过度放大:比如俄罗斯这样的国家,1990年至2010年间,俄罗斯人口数降低了4%,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8%,“人均累积碳排放量”却增大了。可见使用这一概念这在国际谈判中需要计算历史责任时并不公平。[详细]

 

只有中国官方媒体在为“人均累积碳排放”鼓与呼

 

“人均累积碳排放”是中国独家发明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8年12月2日波兹南气候会议上,由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成员、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共同提出。有关这一概念的研究都只是中国国内的科研机构进行的,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而其中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所领导的课题小组是目前能找到对此研究最为官方的组织。2009年11月16日,丁仲礼在一份《气候变化科学问题及其不确定性》的学术报告中再次鼓与呼,表明“中国必须坚持‘人均累计碳排放”,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造势。

 

在波兹南气候会议结束后,这一词汇迅速出现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通稿中,潘家华也甚至公开在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讲国际公平”,并提出在人均累积碳排放情况下“发达国家应购买中国的预算配额”。这一概念后来甚至出现在一本名为《世界气候外交和中国对策》的著作中。[详细]

 

国际认可“人均碳排放”,而非所谓的“人均累积排放”

 

人均碳排放量是国际广为认可的测量碳排放的数据指标,也是历次气候谈判的核心,可以说所有的减排目标与责任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概念提出的。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联合国颁布的《千年发展目标检测指标》中,其中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提法是为批准《蒙特利尔议定书》各国承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逐步消除氯氟化碳的消耗,并提出计算方法是“一国人口(生产和消费)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用该国人口相除”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每年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以及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变化趋势报告》等国际权威机构数据,全都是以“人均碳排放量”做为原则进行碳排放计算,使用这一指标对气候谈判责任进行追究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惯例。[详细]

 

  “人均碳排放”的借口很快就不够用了 

中国为何创造出“人均累积排放”这一错误的概念?因为历来被当做挡箭牌的“人均排放低”这一借口也很快就不够用了。2008年哥本哈根会议时,英国官员认为中国的排放量是欧盟国家的一半,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这些预测目前来看显然太过保守。中国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及规模其实相当惊人,人均碳排放甚至超过了部分欧盟国家。


别老盯着美国:中国人均碳排放已接近或超过欧洲发达国家

据荷兰环境研究所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趋势预估》报告(部分如上图所示),从1990年开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2吨增长到6.8吨,欧盟27个成员国则呈现减少的趋势从9.2吨减少至8.1吨。

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与意大利相当(均为6.8吨),甚至比法国要高,但仍然低于德国的10吨。尽管经济结构、交通运输、发电系统、制造业以及服务行业非常不同,但德国的人均碳排放趋势是在下降的,数据显示,1990年德国人均碳排放量是12.9吨,2000年降低为10.5吨,2010年则为10.0吨,增长率为-22%;而同期中国的人均碳排放数据则为:1990年2.2吨、2000年2.9吨、2010年则飙升到6.8吨,中国的碳排放增长率实际上是高达257%的。若按照这样的碳排放趋势推算,201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25个最大人均碳排放国家中最高的一位。

而在发展中国家方面, 尽管印度的人均碳排量从1990年至今增长了两倍,但人均碳排放数字仍只是1.5吨。而对比更多发展中国家中的人口大国发现,这些国家的人均碳排放大多在2吨一下,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详细](网易探索/制图+编译)

我们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碳排放累积总量,结合中国所提的人均累积碳排放计算方法,推算并制作出全球主要经济体人均累积碳排放量(该数据暂未统计中国台湾地区)。原本中国历史累积排放总量接近美国的1/3,但当使用这一概念之后,中国的碳排放压力迅速减小,人均累积碳排放量骤降为美国的1/14。[详细](网易探索/制图)
 
   两伙小偷持续做坏事,一伙总共偷了一万,另一伙偷了三万。那么小偷需要承担的责任多少应该与其总共偷了多少有关,而与他们几人作案,或者家里有几口人无关。

  往期专题  
日本大学:不一样的食堂
日本大学:不一样的食堂
德国道路不积水
德国道路不积水
猛兽来袭 跑未必是办法
猛兽来袭 跑未必是办法
“治堵”有方的新加坡
“治堵”有方的新加坡
网易发现者 编辑:王暐NN028张春续 视觉:冯成NN048 关注微博:网易探索  网易发现者 分享到:
| 探索首页 | 回到顶部